时间:2022-10-08 17:33:00 | 浏览:574
“挪穷窝”“拔穷根”幸福的日子唱着过
——印台区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建设侧记
脱贫攻坚的陕西实践 亮点31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铜川讯(记者 王根平)铜川市印台区移民搬迁、避灾搬迁、安置就业式的融合安置点,成为脱贫安置的一大亮点。近日,记者走进铜川市印台区,就融合安置,保障脱贫模式进行采访。
印台区红土镇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可算作是印台区融合安置点最早建成并竣工的。安置小区内,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面,一幢幢规划整齐的崭新楼房,一片片绿意盎然的小区绿化……掩映在蓝天白云之间,宛如一幅山水田园画。
已搬入新家的贫困户王拴牢满脸笑容,高兴地说:“自己掏了一万元,就住上了设施齐全的房子,小区环境优美,有文化广场、图书室、卫生室,我是搬进了幸福窝了。”
在王拴牢新家里,记者看到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一家人脸上洋溢着感谢、满足、幸福的笑容。
王拴牢是孙家贬村的贫困户,也是红土移民搬迁安置对象,王拴牢妻子长年患病。村里帮他家栽植了7亩苹果树,并长期雇用他为肉兔饲养员,加上他每年领到660元的入股分红,足够他和老伴的日常开支,也方便照顾孙子。今年58岁的王拴牢每每提到现在的工作,很是满意。
随着移民搬迁安置点的建成,群众更加乐意在附近务工,离父母子女近一些,不再在外奔波。这也是印台区安置点做的最实的一件事。搬得出,能就业,完成了贫困户搬迁再就业的宗旨。
近年来,印台区始终将扶贫对象脱贫就业增收作为搬迁工作的“落脚点”。制定了《铜川市印台区易地扶贫搬迁就业脱贫工作方案》,成立了搬迁就业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按照“镇办主体统筹、部门多点发力”的工作思路,采取外出务工、就近就业、兜底保障、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分类施策,形成部门合力、政策叠加。出台了《印台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就业脱贫“两清单一平台一会议”制度》,初步制定了易地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就业脱贫“菜单”,确保人房对应、户业相符。
目前,所有搬迁户均参加了合作社入股分红,其中178人在安置点周边实现了就近就业,548人通过外出务工实现就业,47户通过发展致富产业,逐步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目标。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全区易地移民搬迁1338户4279人,其中扶贫搬迁836户2590人,避灾搬迁502户1690人。将实现所有贫困户搬入安置点,实现脱贫再就业的发展目标。
印台区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搬迁户的技能培训,同时联系安置点周边50米以内的超市、医院、学校等十余家企业与安置点的贫困户签订用工协议,确保贫困户搬迁后收入持续增长,彻底解决“挪穷窝、拔穷根”问题,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
来源:三峡宜昌网西陵区编印的《致居民朋友的一封信》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常识》读本。本网讯(三峡日报通讯员 李童 罗观)“垃圾分类的新时尚让我们的观念变了、城市净了、更有荣誉感了!”这是西陵居民的切身感受。作为我市确定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试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刘广超 通讯员 魏水晴 张星“终于可以下楼透透气了,在家真的是要憋死了。”4月26日,根据漯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关于部分封控区、管控区解除封控管控管理的通告》,郾城区龙塔街道辖区的沙澧文景苑小区居民们
12月15日,湖滨区委书记周建文主持召开东片区建设工作推进会。湖滨区领导乔继明、毛海港、郭建体、杨杰、裴斐、贾建忠、王金,区二级调研员薛安星出席会议。湖滨区委办、区政府办、东片区指挥部办公室及各工作组组长参加会议。会上,东片区指挥部办公室及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晓静 通讯员 贾红敏“暴雨过去之后,我们积极展开自救,做好各方面防控措施,采用本地人员、非流动人员增加施工人数,项目进展十分顺利。从四月初开工到现在,不到五个月时间整体工程量完成60%到70%左右。”在河南星汉生物科技
慢跑区、健身锻炼区、景观游园区、生活休闲区、网红商铺区、垃圾分类区……如今的老军营小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居民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全方位的便捷生活服务。这是政府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后,为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11月8日,韦韬书记来到迎泽区深入老
来源:经济日报桲椤树社区居民在线束工厂上班。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宋美倩摄桲椤树社区居民在采摘大棚草莓。 张建伟摄(中经视觉)居住社区与集约化产业园区同步建设,群众生活条件改善与就业问题共同考虑;一边是社区为园区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另一
来源:安塞融媒本报讯(通讯员 马志青 记者 刘小艳)日前,陕西省人民政府下发批复文件,正式同意安塞区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安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享受现行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关政策。 安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省级高新区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