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8 00:00:18 | 浏览:3338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光明日报记者 张 勇
水昭高速路穿越峰峦叠嶂的云南乌蒙山区,在凌子口附近高速路旁的一片荒地上,今年崛起了一座新城,149栋崭新的住宅高楼错落有致,这便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靖安新区,容纳了来自昭通6个贫困县的搬迁群众40549人。他们告别了高山上生存条件恶劣的村寨,于今年3月翻山越岭搬进了靖安新区的新家园。
地处乌蒙山深度贫困地区的昭通,是全国决战脱贫攻坚最后即将攻克的堡垒之一,全市“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达36.24万人。这些远离家乡、住进高楼的群众,他们住得舒心吗,能真正脱贫吗?这是移民搬迁群众忐忑不安的心事,也是今年云南省及昭通市决战脱贫攻坚挂牌督战的焦点。
“到我家坐坐,看看我家的新房,我第一次住进电梯房!”8月12日中午,58岁的李升贵在靖安新区合顺社区大门口热情地邀请记者。5个月前,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升贵一家三口告别了永善县大兴镇核桃村的石砌旧房,带着全部家当坐上政府组织的搬运车辆,风尘仆仆来到靖安新区,免费住进了第11层70平方米的新房,新房里还有政府发的电磁炉、取暖器和桌凳。李升贵反复说:“这里生活方便,女儿上学也很近!”
搬家前,有两块“石头”一直压在李升贵一家心头。一块“石头”是3年前读初二的儿子患脑膜炎去世,难以承受打击的妻子从此全身病痛;另一块“石头”是家里太穷,每年老家地里收获的苞谷、马铃薯只能卖三四千元,全家人只能依靠低保。搬到靖安后,李升贵成了靖安新区附近蔬菜基地的工人。他带记者去看蔬菜基地,一路上笑眯眯地说:“我开始每月工资1400元,后来当了小组长,工资就涨到了2000元,比在老家种地收入高几倍呢!”
李升贵一到蔬菜基地,便穿起蓝色工作背心,麻利地钻进蔬菜大棚里铲土除草。在他身旁,是一排排用线吊起的整齐瓜藤,绿叶间是绿油油的贝贝南瓜、刺青黄瓜……“我在老家种瓜一年只收一茬,这里的瓜能收三五茬!”李升贵连连感叹。
已建成3000个大棚的蔬菜基地,由一家从重庆引进的农业开发公司建设。据公司副总经理陈吉介绍,公司将把在靖安流转的4000亩土地打造成现代科技农业种植示范园区,可安排易地搬迁群众及周边乡镇贫困户1200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可达15000元以上;3500多户村民还有每亩900元的土地流转费。公司还与昭通学院等院校合作,每年将为昭通蔬菜产业培养技术人员和职业农民1500人以上。
“靖安新区已建成2.5万平方米扶贫车间,已入驻3家企业,生产家电数据线、手机膜、服装等,可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月工资可达2300元以上;新区还通过提供商铺、创业广场、公益岗位等途径,使搬迁群众能充分就业。”靖安新区服务管理中心产业办主任朱荣明说。
昭通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是云南跨县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最多的易迁安置区,共搬迁安置来自昭通5个县的3558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347人于今年3月全部搬迁入住。
“让搬迁群众既要住进新房子,还要鼓起钱袋子。省能源局、市搬迁安置局都在督办卯家湾。”卯家湾安置区临时党工委办公室副主任阙云华说,安置区配套建设2200亩绿色食品加工园、3000亩现代物流园、1万亩蔬菜基地和1万亩苹果基地,建设扶贫车间10万平方米,引进了10户企业入驻,可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今年疫情期间,安置区组织输出劳动力8073人就业。目前搬迁群众有劳动力18479人,实现就业17016人,就业率达92%。
令人惊奇的是,记者在卯家湾生产箱包的扶贫车间看到,许多女工都带着孩子来上班,妈妈们埋头工作,孩子们坐在一旁玩耍。女工江小翠一家从鲁甸县水磨镇新棚村搬迁而来,她边缝拉链边说:“我以前到浙江打工,现在为了照顾两个孩子,就来这里上班,月工资近3000元,与浙江相差不大。”
“搬迁来卯家湾,孩子上学方便吗?”记者问。
“方便多了!两个孩子读一年级和三年级,以前在老家上学要走1个小时,现在从卯家湾去县城的学校上学有大巴车接送。”江小翠说。
阙云华解释:“安置区的学生上半年暂时去县城的学校上学,有9辆广东东莞赠送的大巴车接送学生。现正在建设4所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一所高中,今年9月除高中以外的学校就要建成使用,学生们就能在家门口上学了。”
搬迁群众看病方便吗?记者走进靖安新区惠民社区卫生服务站,搬迁移民杨远付正在陪78岁的母亲输液,他全家今年3月从大关县天星镇沿河村搬迁到惠民社区。说起搬迁前后的变化,他笑了:“在老家时去村卫生室要走4.7公里,现在新家离卫生站只有几步路,我不在家时,我妈自己都可以来看病!”
“我们惠民卫生站有3个医生两个护士,设备好,还有化验室,完全能够满足搬迁群众的看病需要。”正在值班的年轻女医生季顺文说。记者看到,靖安新区6个社区就有6个卫生服务站,还有一个新建的卫生院即将投入使用。
今年以来,昭通市根据云南省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和百日总攻的部署,对25个千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选派精兵强将紧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问题重点挂牌督战。目前,昭通市389个集中安置区(点)已全部建成,配套建设44所学校、33个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等项目,确保了36.24万搬迁群众安全有序搬迁入住,满足了安置区学生就近就学需求。
为确保搬迁群众就业有渠道、产业有支撑、收入有保障,昭通市在搬迁安置点规划建设5318个蔬菜大棚、60万平方米扶贫车间和45万平方米配套商业设施,引进企业,可提供岗位约4.98万个,开发公益岗位7800个。“截至目前,全市易地搬迁劳动力13.74万人中,已就业12.28万人。对未就业的,我们还将加强与广东对接联系,尽最大努力组织转移就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昭通市扶贫办公室主任潘华通说。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21日 04版)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光明日报记者 张 勇水昭高速路穿越峰峦叠嶂的云南乌蒙山区,在凌子口附近高速路旁的一片荒地上,今年崛起了一座新城,149栋崭新的住宅高楼错落有致,这便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靖安新区,容
阳佳朋 四川在线记者 唐子晴白墙青瓦、飞檐翘角,一栋栋富有民族风情的楼房整齐排列。近日,攀枝花市仁和区务本乡葩地村寒坡岭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楼前宽阔的文化广场,楼间绿意盎然的瓜果,呈现出一派“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和谐景象。从“土墙房
近年来,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围绕持续发展目标,在组织保障、收益保障、人居保障上因地施策,切实做好“强组织”“兴产业”“美家园”的后续发展三篇文章,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近日,钦北区举行异地扶贫搬迁丰盈合作社项目资产收益分
“成立社区巡防队,主要负责小区的日常巡查,对一些危害社会行为、违反治安(事件)或者刑事事件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发现一些不文明行为及时劝导,确保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成立百合社区巡防队仪式上,广西扶绥县新宁镇百合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居委
广西新闻网防城港11月12日讯(通讯员 黄翔)提前6个月全部拆除搬迁户独立旧房675户,拆除率达到了100%;提前2个月完成675户复垦复绿,复垦复绿率100%。这是防城港市防城区今年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歼灭战”中传来的捷报。2020年是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通讯员 杨友)1月19日,笔者在沿河县土地坳镇丰岩村群众临时安置点看到,将要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的村民正在忙碌,男的忙着杀猪、宰羊,女的在捆被条、叠衣服、打背包,准备20日晚和同村亲人提前吃餐新年饭后,21日随搬迁队伍离开生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原创稿每年的春节是一年中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少有的与远在外地务工的亲人团聚的机会,今年的春节比较特殊,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各地都倡导外地职工“就地过年”。也因此,普定县许多在外的务工人员今年春节难以与父母、
太常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瞿宏红 摄 肖 军 李青松 瞿 云 朱跃军 一座座新建的居民住宅飘着袅袅炊烟,三五成群的牛羊在阳光下欢叫嬉戏,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不远处,一垄垄翠绿的茶树呈梯次包裹峰峦,辛勤的茶农忙碌其间,一弯清水环村轻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四川广元市昭化区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设做到了生态化、景观化、田园化,并与产业园区相配套,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挪穷窝 环境美了今年以来,昭化区以乡村振
罗兴明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的通报。《通报》发布了全国100个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四川9县市入选。其中,位于大巴山区的达州万源市在列。近年来,万源市坚持把扶贫脱贫攻坚作为
花椒洗发水、苹果脆片、巧家红糖、洋芋酒……满满的货架上展示着的“绿色云品”都在表明自己的身份:他们来自昭通市。每一件来自昭通的“绿色云品”,都是昭通发展的“黄金十年”结出的“致富果”。7月6日,中共云南省委召开“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
9月28日下午,中国共产党昭通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昭通国际会议会展中心胜利闭幕。中国共产党昭通市第五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云南省委换届选举指导组组长李红文一行到会指导。大会以举手表决方式,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昭通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关
导语:本期文章内容给大家介绍2020年昭通市地名信息一览,带你了解昭通市有几个区、县,各地名详细分到具体街道,一起来看看吧!昭通市地名一览(2020年):昭阳区:凤凰街道、龙泉街道、太平街道、旧圃镇、永丰镇、北闸镇、盘河镇、靖安镇、洒渔镇、
昭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名单(2022年6月30日昭通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昭通市人民政府市长朱家伟的提名:一、决定免去李来幸的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二、决定任命杨承新为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三、
“十三五”时期是昭通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在脱贫攻坚引领推动下,昭通大地之所以经历了一场思想观念之变、发展格局之变、产业形态之变、城乡面貌之变、文明风尚之变。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